關鍵技術落后中國?中美科技競賽超級激烈,美國陷戰略恐慌!
中美科技戰以來,美國一直試圖用芯片產業卡中國脖子,他利用自己在規則方面的霸權優勢,使了很多下三濫的手段,甚至包括“綁架”華為高官孟晚舟。然而,美國最終無法讓中國屈服,孟晚舟最后他們無奈放回來了,而在芯片領域的斗爭,中美正在拼實力,時間會證明誰會最后成為真正的贏家。
美國為什么會變得如此歇斯底里?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日前美國現任與前任的官員以及私企高管參加一場會議上給出了“共識”答案——美國在幾項關鍵技術的開發方面落在了中國后面,而且面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這場名為“全球新興技術峰會”的會議規格很高,是由美國智庫“特殊競爭研究項目”(SCSP)舉辦。SCSP是由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任主席的一個組織,其官網對自己的定位是:跨黨派、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使命在于提出建議以加強美國的長期競爭力,確保美國處在有利位置并組織到位,以贏得從目前到2030年之間的技術-經濟競爭。
很顯然,來自他們的“共識”就是美國政界和商界普遍真實想法,這也和美國政府、國會過去幾年的對華政策完全契合。事實上我們都看到了,無論共和黨執政還是民主黨執政,美國的對華政策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只是使用的手段略有差異。
在這場峰會上,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發表講話稱,“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決心超越美國技術領先地位并愿意為實現這一目標投入幾乎無限資源的競爭對手”。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麥克馬斯特呼吁,美國應采取更積極的努力來阻止中國的技術推進。他說:“我們現在就需要出口管控,以防止中國獲得能夠帶來差異的優勢,并維持我們的競爭優勢?!笔聦嵣?,美國剛剛出臺政策限制了部分高端芯片出口中國。
而福特汽車公司副董事長、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則表示,美國人一般不知道在某些技術領域中國已經超出美國很遠了。比如,在開發電動汽車方面,中國超出美國至少5年。他說,美國必須保持平衡,一方面在某些領域追趕中國,另一方面維持自己在其他領域的優勢。
洪博培大家都知道,當過駐華大使,還曾在美國公開表示要用互聯網、利用中國的年輕人“扳倒中國”,這也是過去幾年我國互聯網亂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事實上,中國超越美國的顯然不止電動車行業,還有中國有而美國沒有的高鐵技術,中國在全球遙遙領先的5G無線互聯網技術。
“美國之音”就在報道中稱,此次“峰會”上被不斷強調的主題是5G無線互聯網技術的開發,在這個領域,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遠遠落在了中國的后面。中國公司,特別是華為,在提供5G網絡設備方面建立了全球主宰地位。美國和一些盟友正在發起全球行動,試圖阻止安裝華為設備,哪怕這意味著在推廣5G無線服務方面會出現重大延遲。
事實上,美國的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不但不能阻止中國的前進,只能讓自己走向落后。由于只有華為的一些技術才是真正的5G,5G完全規避華為不現實,所以放棄華為設備意味著5G無線服務方面出現重大延遲,要比正常發展晚好幾年。然而,中國卻加速了5G的布局,與此同時中國已經開始推進5.5G了。
2020年華為提出了5.5G,是5G能力的持續增強。在5G高速率、低時延、大聯接的基礎上,新增了上行超寬帶、寬帶實時交互、融合感知等能力。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又表示,目前華為正在積極與行業伙伴合作,一起推進5.5G技術,這是5G的下一個演進方向,涵蓋固定和無線領域。胡厚崑稱,華為的目標是極大地提升網絡容量,確保無處不在的10Gbps/s的速率,并滿足行業對可靠、低時延連接的需求。
如此發展下去,中國都萬物互聯了,可能美國的5G網絡還沒布好。在那種情況下,中國的科技將是大爆發,而美國則必然走向落后。所以,客觀上美國是真的在一些領域落后中國已經不少了!
中國還有美國追不上的技術,譬如國家電網研發的特高壓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美國未來可能永遠也追不上了。還有太陽能、風能設備的產能,美國也不可能趕上。中國現在正準備在西部大沙漠中裝上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然后通過特高壓把這些電輸往全國,用不完的電直接通過高位蓄水的方式把電能儲存下來,在高峰期再把電給釋放出來······中國在解決全國的大能源系統的問題,美國這些都沒有。
還有航天技術,中國的空間站一看就比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高一大截,而且可能不久的將來國際空間站就要退役了,美國自己一時半會搞不出來一個空間站出來。還有登月,中國現在在一些領域明顯開始領先,而且中國公布的一些研究成果都是過去美國沒有公布過的,隨著中國月球開發得越來越深入,美國戰略上非常著急,所以才非常焦慮地想比中國更早一步登上月球。因為,如果中國登月成功而美國落后了,那些本來就質疑美國“假登月”的聲音甚至可能否定掉美國“曾經”的登月,那美國領先全球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還有火星,美國雖然研究得比中國早得多,但現在火星上除了有美國的火星車之外,還有中國的火星車······
美國現在心態上有多么復雜,我們可以通過日前在法國舉行的第73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納爾遜一番話體會得到。他說,美國與中國的航天合作“取決于中國”,中國方面“必須表現出一種開放態度”,提高透明度,中國太空計劃透明度并不高。而這種透明的態度“尚未出現”。
你看,自己都落后了,還要中國提高透明度?你自己至今都要對中國科技封鎖,卻要中國提高透明度,這不是癡人說夢嗎?事實上,去年還是這位局長,他當時說美國空間站可以有條件與中國合作,但中國的空間站都要成型了,還要按照美國的條件和美國合作?中國的利益點又在哪里呢?當時,美國這種可笑的傲慢要求當然被中國給拒絕了。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這位局長提出的條件是空間站必須使用英文,美國還要求中國按照美國的標準來審查中國的航天計劃······聽到這些,是不是會覺得美國的這些人都很弱智?但事實上,這就是傲慢的弱智,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老幾!
其實,當前的美國實際上是已經陷入了戰略恐慌。為什么陷入了戰略恐慌?原因有兩個:
一、中國科技進步太快,美國根本無法阻擋
中國科技進步的確是太快,想想看20年前中國的航天是什么水平,我們2003年10月15日才第一次有載人航天,但2022年的年底空間站就建成了??梢灶A見,2030年前后我們就要實現載人登月,接著就是在月球建立試驗基地。美國一直領先全球的探索火星現在也被中國趕上了。但是,美國雖然每年的航天投入很大,進步速度卻無法與中國相比,中國正在對美國航天實現追上甚至超越,這種戰略焦慮和恐慌可想而知。
而且,從前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一旦技術上超越美國的領域,美國就再也沒有機會再反過來超越中國,而中國超越美國的技術越來越多,美國沒有被超越的技術中國也追趕很快,這種形勢無法阻擋的情況下,換誰都會出現戰略焦慮和恐慌。因為,一旦中國對美國科技實現全面趕上,美國的全球科技霸權就不存在了,而科技霸權是美國一切霸權的根基。
二、一旦中國補齊短板,美國的市場邏輯將崩盤
美國的產業已經空心化,整個經濟生態已經完成了去工業化,很多產業根本無從恢復,所以他必須利用其霸權來維系自己的利益,通過金融霸權和科技霸權來獲得經濟上的超額利潤,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領先。譬如,就像蘋果手機,大部分生產在中國完成,但絕大部分利潤是蘋果拿走了。然而,如果中國在科技上補齊了短板,中國是全產業鏈國家,中國的分配機制決定了利益不可能像美國的邏輯那么分配。而且,中國的工業生產效率會把科技產品的價格打下來,用規模和發展速度取勝。因此,利潤上,中國一旦在科技上補齊短板,美國就不可能再拿走那么大的經濟利益了,他那種市場邏輯也就運行不下去了。
現在,美國在想盡一切辦法阻擋中國的科技進步,而中國卻在盡一切努力加快自己的科技進步。美國在很多領域已經阻擋不了中國,只有芯片還有戰略優勢,所以美國才搞芯片法案,才搞四方聯盟,才搞芯片禁運······但是,同樣的道理,由于中國是一個14億人的單一市場,需求巨大,再加上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大國,市場在中國、制造在中國,中國有錢、有人才、有市場、有舉國之力,美國怎么可能攔得住中國呢?
所以,美國的打壓封鎖是沒有用的!中國的確還有一些技術落后美國,但中國追趕美國的速度很快,未來一旦芯片取得重大突破,那才是美國的末日!等著吧,美國一定要和中國打科技戰,最終失敗的一定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