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鑒》2192——利益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普通五年(公元524年)
六月,以豫州刺史裴邃督征討諸軍事,以伐魏。
魏自破六韓拔陵之反,二夏、豳、涼寇盜蜂起。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在下皆怨。是月,城內薛珍等聚黨突入州門,擒彥,殺之,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大提自稱秦王。魏遣雍州刺史元志討之。
初,南秦州豪右楊松柏兄弟,數為寇盜,刺史博陵崔游誘之使降,引為主簿,接以辭色,使說下群氐,既而因宴會盡收斬之,由是所部莫不猜懼。游聞李彥死,自知不安,欲逃去,未果;城民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攻游,殺之,以城應大提。大提遣其黨卜胡襲高平,克之,殺鎮將赫連略、行臺高元榮。大提尋卒,子念生自稱天子,置百官,改元天建。
秋,七月,甲寅,魏遣吏部尚書元修義兼尚書仆射,為西道行臺,帥諸將討莫折念生。
崔暹違李崇節度,與破六韓拔陵戰于白道,大敗,單騎走還。拔陵并力攻崇,崇力戰不能御,引還云中,與之相持。
廣相王深上言:“先朝都平城,以北邊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鎮,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廢仕宦,乃更獨得復除,當時人物,忻慕為之。太和中,仆射李沖用事,涼州土人悉免廝役;帝鄉舊門,仍防邊戍,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之為伍。本鎮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然其同族留京師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即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乃峻邊兵之格,鎮人不聽浮游在外,于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游宦,獨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乃出為鎮將,轉相模習,專事聚斂?;蛑T方奸吏,犯罪配邊,為之指蹤,政以賄立,邊人無不切齒。及阿那瑰背恩縱掠,發奔命追之,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邊人見此援師,遂自意輕中國。尚書令臣崇求改鎮為州,抑亦先覺,朝廷未許。而高闕戍主御下失和,拔陵殺之,遂相帥為亂,攻城掠地,所過夷滅,王師屢北,賊黨日盛。此段之舉,指望銷平;而崔暹只輪不返,臣崇與臣逡巡復路,相與還次云中,將士之情莫不解體。今日所慮,非止西北,將恐諸鎮尋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書奏,不省。
詔征崔暹系廷尉;暹以女妓、田園賂元義,卒得不坐。
柏楊白話版:524年(南梁·普通五年?北魏·正光五年)
六月,南梁帝國政府任命豫州(州政府設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州長(刺史)裴邃當討伐大軍司令官(都督征討諸軍事),攻擊北魏帝國。
北魏帝國自從變民首領破六韓拔陵聚眾起兵以來,夏州(州政府設統萬【陜西省靖邊縣北白城子】)、東夏州(州政府設廣武【陜西省延安市東北】)、豳州(州政府設定安【甘肅省寧縣】。豳,音bīn)、涼州(州政府設姑臧【甘肅省武威市】),人民紛紛集結,武裝反抗政府。秦州(州政府設上封【甘肅省天水市】)州長李彥,施政及刑罰殘酷暴虐,在下位的官員和人民充滿怨恨。本月(六月),城中居民薛珍等率領黨羽,突入州政府大門,生擒李彥,誅殺;推舉莫折大提(莫折,復姓)當首領;莫折大提自稱秦王。北魏政府命雍州(州政府設長安【陜西省西安市】)州長元志討伐。
最初,南秦州(州政府設駱谷城【甘肅省西和縣南】)豪門楊松柏兄弟不斷搶劫抄掠,州長、博陵郡(河北省安平縣)人崔游,用陰謀詭計引誘他們投降,并委任楊松柏兄弟當州政府主任秘書(主簿),態度誠懇,言辭親切,命他們游說叛變的氐民族部落放下武器。然后,有一天,崔游擺下盛大筵席,招待楊松柏兄弟和所有放下武器的氐民族酋長,就在筵席上,把他們逮捕,全部斬首。從此,所有部屬對崔游都不再信任,暗懷猜疑、畏懼,人心不安。崔游聽到李彥被殺消息,知道身處險境,打算逃走,就在逃走前夕,城中居民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暴動,率領群眾攻擊州政府,誅殺崔游,獻出城池,響應莫折大提。莫折大提派他的部將卜胡襲擊高平鎮,攻克,格殺防衛司令(鎮將)赫連略及中央特遣政府總監(行臺)高元榮。莫折大提不久逝世,兒子莫折念生自稱皇帝,組織政府,設立文武百官,改年號天建。
秋季,七月六日,命國務院文官部長(吏部尚書)元脩(xiū)義兼國務院執行長(兼尚書仆射),當中央駐西部特遣政府總監(西道行臺),率各將領討伐莫折念生。
北伐大軍撫軍將軍崔暹,違背總司令官(大都督)李崇命令,跟變民軍首領破六韓拔陵在白道(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會戰,大敗,單人匹馬逃回。破六韓拔陵遂攻擊李崇大營,李崇竭力奮擊,不能阻止,退返云中,雙方僵持。
廣陽王元深上疏說:“祖先們建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時代,認為北方邊疆至為重要,所以特別慎重的選拔賢能親信,豎立軍旗,擔任防衛司令,把高貴門第出身(參與帝國建國的非皇族鮮卑人)的參謀官佐,配備在防衛司令左右,拼死保衛邊疆,阻遏強敵,不但不剝奪他們升遷的資格,反而更免除他們的差役賦稅,因此當時人士,樂于到邊疆服務。五世紀八〇年代,國務院執行長(仆射)李沖當權,涼州(甘肅省中部西部)人全部免除官差兵役(李寶入北魏事,參考四二一年。李寶的兒子李沖一旦有權,就厚待他的涼州同鄉),而皇家鄉親和故舊后裔,卻仍然駐防邊塞;除非是身犯重罪,不為世所容,才貶黜蠻荒,普通人誰肯跟他們為伍?鎮民在防衛司令部工作,只能擔任山林管理員(虞候)、義務服務員(白直。沒有薪俸),一輩子升遷,也不過升遷到帶兵官(軍主)。留在京師的同族,一個個當上高等顯官;而居留邊鎮的人,卻被遠隔在文官系統之外,很多人因此不得不逃離家鄉。于是,中央政府更加強對鎮民管理,嚴格規定鎮民不可以到其他州鎮居住或游歷。結果,少年子弟無法到其他州鎮留學,長大以后更無法到其他州鎮工作;所受非人的待遇,寫到這里,忍不住落淚。自從首都南遷洛陽(參考四九四年十月),邊疆官職越發受到輕視,唯有一直停留在低階層的庸才,才會外放到衛鎮當防守司令。這些人到差之后,輾轉學習,互相模仿,專門貪贓枉法,搜刮財富。有時候其他各地的貪官污吏被定罪放逐到邊疆,他們在防衛司令身旁,設計籌劃,操縱指揮;于是,一切措施,非錢不行,鎮民悲痛,一個個咬牙切齒。后來郁久閭阿那瓌背棄帝國對他的恩德,大肆搶劫。政府動員警備部隊(奔命)追擊,十五萬大軍渡沙漠北上,沒有幾天就撤退而回(參考去年四月),鎮民看到這種援軍,當然輕視中央。國務院總理李崇建議把‘鎮’改‘州’,可算是洞察先機的遠見,而中央卻不肯批準。就在這時候,高闕要塞(內蒙古杭錦后旗東北)駐軍司令(戍主)跟他的部屬發生沖突,破六韓拔陵把駐軍司令擊斬,互相激蕩,各地紛紛起兵,攻城略地,所經過的地方,把拒絕叛變的人屠殺凈光。政府軍討伐,屢次戰敗,變民集團一天比一天壯大。李崇出征,指望一舉蕩平,想不到崔暹全軍覆沒,連一個車輪都沒有回來;我跟李崇只好順著去時舊路,往后撤退,暫駐云中,而軍心已散,將士沒有斗志。今天所憂慮的,不僅僅限于西北(破六韓拔陵),恐怕所有邊鎮都是如此。天下大事,很難逆料!”奏章呈上去后,沒有反應。
元詡下詔逮捕崔暹,囚禁最高法院(廷尉)。崔暹用美女、舞娘、田園、房產賄賂元義,最后,竟被判無罪。
? ? 讀書筆記:繼李崇之后,元深再次上書指出邊境官兵的政治地位和待遇問題,是造成戰斗力下降甚至邊境起義的根本原因,可是皇帝卻沒有任何反應。不做反應,一是因為元詡及中央政府掌權的大臣,是一群腐敗透頂的家伙,無心改變現狀;二是利益格局已經形成,無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