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江山:試論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和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 優秀思維是人的認知能力的高級形式,具有認識和實踐的二象性特征。從哲學層面深入認識思維特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養成優秀思維,對提高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
方江山:試論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和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
優秀思維是人的認知能力的高級形式,具有認識和實踐的二象性特征。從哲學層面深入認識思維特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養成優秀思維,對提高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助益。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方江山8月在《學術前沿》雜志刊發署名文章,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視角,對優秀思維品質與優秀思維能力進行深入研究。文章指出,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是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的高度統一、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的高度統一、飽滿的理論深度與充分的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是堅持問題意識,堅持縱橫遞進,堅持綜合分析,堅持目標導向。特推薦閱讀。????試論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和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思維是人腦對現實世界能動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思維能力,是思維活動在實踐層面的反映,具體表現為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看,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集中表現為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的高度統一、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的高度統一、飽滿的理論深度與充分的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從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看,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主要表現為堅持問題意識、堅持縱橫遞進、堅持綜合分析、堅持目標導向。研究優秀思維品質與優秀思維能力,首先應搞清楚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在辯證唯物主義語境中,存在是與思維、意識相對應的范疇,可以將之理解為物質的同義詞。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敝哉f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原因在于哲學從總體上反思人與世界的關系,而人與世界關系最本質的方面就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v觀整個哲學史,幾乎所有的哲學流派都必須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在古希臘,巴門尼德已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中世紀經院哲學中的唯名論和唯實論之爭,實質上也是圍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展開。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思維與存在的問題被作為全部哲學的中心課題加以研究。一般來講,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包含兩方面基本內容:一是思維與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標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所證明的?!倍撬季S與存在之間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所謂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可以理解為人關于周圍世界的思想與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即思維能不能認識客觀存在的現實世界。以上兩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科學回答前者,才有可能正確回答后者。本文關于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探討,則主要針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展開。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近代哲學史上,黑格爾曾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進行過深刻系統研究。辯證唯物主義對思維與存在同一關系的論證,建立于對黑格爾哲學體系批判的基礎之上。因此,要準確把握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首先需要了解黑格爾哲學中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主要體現為存在就是被思維化的存在。黑格爾指出:“當我們說思想作為客觀思想是世界的內在本質時……這里所說的思想和思想范疇的意義,可以較確切地用古代哲學家所謂‘Nous(理性)統治世界’一語來表示……理性是世界的靈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構成世界的內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說,理性是世界的共性?!焙诟駹栒J為,思維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客觀存在物是思維的表象,客觀存在物必須符合自己的本質。人的思維活動能夠認識客觀存在物,根本在于思維能夠認識思維本身。按照黑格爾的觀點,當思維活動揭示出潛藏于客觀存在物內部的思維本質時,即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反之,如果思維活動偏離了客觀存在物內部的思維本質,則不能實現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從邏輯結構來看,這種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把思維作為主詞、把存在作為賓詞,在本體論層面用思維統攝存在,進而推得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實際上,這種同一性與其說是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毋寧說是思維與思維的同一性,或者說狹義思維與廣義思維的同一性。費爾巴哈曾對黑格爾哲學中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作出批判:“思維與存在同一,只是表示理性具有神性,只是表示思維或理性乃是絕對的實體,乃是真理與實在的總體,只是表示并無理性的對立物的存在,一切都是理性”“一種與思維沒有分別的存在,一種只作為理性或屬性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被思想的抽象的存在,實際上并不是存在。因此思維與存在同一,只是表示思維與自身同一”。費爾巴哈認為:“存在是主體,思維是賓詞。思維是從存在而來的,然而存在并不是來自思維。存在是從自身、通過自身而來的——存在只能為存在所產生。存在的根據在它自身中,因為只有存在才是感性、理性、必然性、真理,簡言之,存在是一切的一切?!辟M爾巴哈關于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分析論證,貢獻之處在于從本體論維度揭示了存在的自在性,并指明存在對于思維的決定意義,即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同時也應看到,費爾巴哈僅從生物學的人本主義角度出發定義和理解人,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黑格爾與費爾巴哈關于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分歧,主要集中于思維與存在誰為主詞誰為賓詞,即誰由誰而來、誰統攝誰的問題。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建立于對這兩者的揚棄基礎之上。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從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出發,強調存在不依賴思維,徹底批判了黑格爾哲學企圖取消精神和意識活動的物質基礎的形而上學同一性,另一方面把辯證法應用于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分析中,以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克服了費爾巴哈消極、直觀、被動的反映論。在辯證唯物主義語境中,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差別的同一、對立的同一、矛盾的同一,其中對立雙方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聯系和轉化。基于實踐的同一性。在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中,思維與存在之間有一個必不可少的中介——實踐,實踐為思維活動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具備現實的、感性的實踐主體——人,思維活動才有可能進行;實踐為思維活動提供了實質內容,只有具備現實的、感性的存在物及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思維活動才具有映射對象。此外,實踐為思維活動提供了歸宿和落腳點,即在實踐中改變世界,在實踐中檢驗思維認識。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認為,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是人特有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對象性活動,主要包括人的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等。實踐具有以下幾方面特性,一是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對象、手段及其結果都具有客觀物質性。二是直接現實性,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現實的、感性的活動。三是能動創造性,實踐是人的自覺能動的活動,即有思想指導的活動。四是社會歷史性,實踐既是人與自然聯系的紐帶,也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是社會性的、歷史性的活動,也就是說,實踐從一開始就是社會性的活動,又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實踐。1845年,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實踐范疇,之后,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等著作中,馬克思進一步闡述了物質生產實踐及其意義,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把實踐的概念引入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分析之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相較于黑格爾哲學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差別,實際上也是實踐論意義上同一性與本體論意義上同一性的差別。辯證唯物主義對黑格爾哲學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批判,正是從本體論層面入手的。早在1839年初至1841年3月底準備和寫作《博士論文》期間,馬克思就已在唯物主義立場上解釋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并對黑格爾哲學思維與存在同一性予以堅決駁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就是說,在他看來,他頭腦中的思想不是現實的事物和過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在他看來,事物及其發展只是在世界出現以前已經在某個地方存在著的‘觀念’的現實化的反映。這樣,一切都被頭足倒置了,世界的現實聯系完全被顛倒了?!痹凇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較為系統地論證了辯證唯物主義意義上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實踐基礎上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瘪R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把人的思維的真理性問題當作一個實踐問題去解答。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明:“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彼季S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在其現實性上,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人與世界之間歷史地發展著的關系。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基礎是人類自己的實踐活動。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只有通過作為能動主體的人的實踐活動,才能證明思維能夠把握客觀事物,從而達到思維的客觀真理性,從而實現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認為,思維就是思維、存在就是存在,兩者在本體論層面不可混為一談,只有在實踐論層面,即通過現實實踐活動,人的思維活動才能認識和改造客觀存在的事物,客觀存在的事物才能反映于人的思維之中并影響思維活動的進行,思維與存在才可能實現同一??傊?,只有以實踐的觀點去看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人類在自己的現實實踐活動中,思維反映存在又創造存在,思維與存在在實踐的歷史發展中實現統一。實踐基礎之上有限的同一性。黑格爾哲學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相較于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還有另一明顯區別,即前者屬于無限的同一,后者屬于有限的同一。當然,這里的有限與無限是相對而言的范疇。如前文所述,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思維是一切事物的本質,一切事物都是思維的表象,一切事物都必須符合自己的本質。這里所講的思維,是高于一般思維活動的理性思維。這種理性思維構成世界內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是世界的共性。黑格爾認為,人的思維之所以能夠認識客觀存在物,本質上是因為思維能夠認識思維本身。實際上,黑格爾哲學解釋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方法,就是從“個別”中抽象出“一般”,再顛倒“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并使之實體化,最后從一般觀念中重新創造出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用這種方法分析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就會發現,這種同一性實際上是思維作為本質的無限性居于第一位,存在作為表象的有限性居于第二位,思維統攝存在,本質統攝表象,無限統攝有限的同一性。如黑格爾所言:“無限統攝了有限,思維統攝了存在,主觀性統攝了客觀性?!边@種無限同一性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先驗預設一種理性思維,它作為世間萬物的本質和共性統攝一切、囊括萬物,而一切事物包括人自身,都是其表象。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就是無限的思維統攝有限的具體存在物,由具體存在物回歸理性思維的同一。例如,想要實現作為“果品”這一思維概念與具體存在的蘋果、梨、扁桃等的同一,前提是要有“果品”這一理念存在,并作為本質統攝一切具體的蘋果、梨、扁桃等。思維對蘋果、梨、扁桃等認識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其本質——“果品”的認識。當人的思維活動從蘋果、梨、扁桃等存在物中抽象地、理性地得出“果品”概念時,即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本質上是實踐基礎上思維與實踐有限的同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證明思維可以把握客觀存在的事物,從而達到思維與存在的同一,而實踐活動必須在具體的、歷史的、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受客觀條件和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制約。因此,實踐基礎上的思維與存在同一,也必然是具體的、歷史的、有限的同一。同樣以“果品”為例,按照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果品”思維概念與具體存在的蘋果、梨、扁桃等的同一,必須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實現,這種實踐活動往往是由認識具體的、個別的存在物,逐步擴展到一般的思維概念。人只有在實踐中認識現實的蘋果、梨、扁桃等具體存在物,才能逐漸在思維中形成“果品”的一般概念。在這一過程中,實踐活動越深入、越具體,思維概念就越豐富、越成熟,就越趨近于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只有認識和把握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明確這種同一性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有限同一,才能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維度去理解優秀思維品質具有什么樣的內在特點并加以把握,從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維度去理解優秀思維能力具有什么樣的實質性要求并加以把握。優秀思維品質集中表現為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的高度統一、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的高度統一、飽滿的理論深度與充分的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這三個“高度統一”,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維度揭示了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的高度統一。現實中,具備優秀思維品質的人,往往能夠敏銳發現問題、靈活分析問題、深刻反思問題。其中,發現問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靈活性,具體體現為優秀思維的強活躍度。認識問題、反思問題的深刻性,主要表現為優秀思維的高成熟度。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的高度統一,是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之一。強活躍度。所謂思維的活躍度,可以理解為思維主體對存在物反映、認識、剖析的頻度和力度,以及思維本身更新演進的頻度和力度。優秀思維所具有的強活躍度特征,就體現于思維主體對客體對象高頻、有力的能動認識過程,以及思維認識本身不斷深刻演進的過程。其中,思維主體認識實踐活動的頻度和力度與思維認識更新演進的頻度和力度,以及思維的活躍度呈正相關。認識實踐活動的頻度和力度越強,思維認識更新演進的頻度和力度就越強,與之相伴隨,思維的活躍度就越高;反之,思維的活躍度就越低。強活躍度使優秀思維者表現出對問題敏銳的捕捉力、分析力、判斷力,能夠從看似平常的現象中敏銳發現問題,從復雜交織的問題中精準鎖定“最大個”的問題,從“最大個”的問題中準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不斷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新陳代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分析優秀思維品質,就能較為合理地解釋這種強活躍度特征。按照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思維主體對存在物本質的認識和把握,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同時必須在實踐中實現,而人作為社會歷史的存在物,其實踐活動不可避免會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其思維活動也必然具有歷史局限性。實現思維對存在本質的認識和把握,即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必然要經過頻繁、多次的實踐過程,在此基礎之上不斷修正思維判斷。這樣看,優秀思維的強活躍度,實際上就是作為思維主體的人,在頻繁深入的實踐基礎之上總結經驗規律,修正和深化認識的產物。高成熟度。優秀思維還具有“看遠一步”“看深一層”“經得住檢驗”的鮮明品質,即高成熟度。這一鮮明品質同樣源于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如前文,思維主體對存在物本質的認識和把握,必須經過頻繁多次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活動。其中,人的認識的能動反映具有創造性特征,人的思維活動是能動的、創造性的活動。人作為自覺的思維主體,能夠有意識地在反復實踐中總結經驗規律,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更加趨近事物本質、更能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認識成果,不斷推動思維和存在實現同一。高成熟度所表現出的“看遠一步”“看深一層”“經得住檢驗”,本質上源自人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思維主體,對實踐經驗的反思、對客觀規律的總結、對認識活動的升華。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高度統一。優秀思維所具有的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都源自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按照這一原理,強活躍度與高成熟度是高度統一的關系。在認識實踐活動中,活躍度為成熟度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高效的信息處理范式,以及較強的思考張力和認知活力。只有經過頻繁多次的認識實踐活動,才有可能總結經驗規律,實現思維認識的躍升;成熟度為活躍度提供了明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問題域和檢驗標。只有持續深入地總結經驗規律,實現思維認識的躍升,才能更加明確未來思維活動的方向、頻度、力度,使思維認識更能經得起實踐檢驗。如果脫離活躍度空談成熟度,思維活動就會變成形而上學式先驗的概念崇拜,難以推動知識體系的實質性進步;如果離開成熟度來談活躍度,思維活動就會成為漫無目的、毫無頭緒的思想游戲,得出的觀點和結論既得不到證實,也得不到證偽,最終成為玄而又玄的冥想。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的高度統一。優秀思維品質,還具有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高度統一的鮮明特征。這一鮮明特征,同樣能夠從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中找到依據。豐富的具體化。豐富的具體化是優秀思維品質的鮮明內在特征之一。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維度認識和把握這一特征,首先需要明確“具體”的含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具體”與“抽象”是相對而言的范疇?!俺橄蟆笔撬季S的一種簡單規定形式,這種規定是事物某方面的屬性在思維中的概括。人們在進行抽象思維時,往往將客觀存在物各方面的屬性、關系從統一體中剝離、抽取出來單獨加以呈現。所謂“具體”,是指多樣性的統一,如馬克思所指出:“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爆F實中存在的事物大都是多樣性的統一,都是具體的。在思維認識活動中,“具體”又進一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一是“感性具體”,即關于事物完整的映像,是人的感覺器官所得到的關于存在物生動而具體的知覺表象,存在物通過思維主體的感覺和知覺在人腦中形成直觀的整體映像。在思維認識活動中,客觀存在物作為認識的對象,是思維主體能夠感覺到的,即具有可看、可聽、可嘗、可嗅、可觸的感性具體事物。這些具體事物通過思維主體的感覺和知覺在人腦中形成一個整體映像。這種對客觀存在物的整體映像就是“感性具體”的認識結果?!案行跃唧w”的認識大多為混沌的表象,難以深入事物的本質層次,因而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定及其內部關系。二是“思維具體”,是指在抽象規定基礎之上,通過思維在人腦中形成的理性具體,是關于某一對象的多種抽象規定的有機綜合,是被思維主體認識和把握了的整體再現。區別于“感性具體”感性直觀的統一,“思維具體”能夠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層次,并把事物的本質規定綜合統一起來,是經過分析重新達到統一的更高層次的具體。一般來講,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思維邏輯過程中,“感性具體”處于起始階段,“抽象”處于中間階段,“思維具體”處于終點階段。根據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思維對存在的認識和把握只能在具體的、有限的實踐活動中展開。因此,思維對存在的認識,必須從感性的具體存在物出發,經過分析,將直觀和表象中的“感性具體”轉化為“抽象”,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從中剝離出最簡單、最基本的本質規定性,再經過綜合,將得出的抽象規定性按照存在物內在固有的聯系作綜合分析,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統一認識,使抽象規定在“思維具體”中再現出來。這一完整的認識過程,就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方法。明確了抽象、具體,以及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辯證思維方法,就能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維度理解優秀思維品質中豐富的具體化特征。所謂豐富的具體化,主要指在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中,由豐富的“感性具體”躍升為豐富的“思維具體”的過程。豐富的“感性具體”是豐富的“思維具體”的前提和基礎,豐富的“思維具體”是豐富的“感性具體”的目標和旨歸。嚴密的系統化。優秀思維品質,還具有嚴密的系統化特征,具體表現為思維認識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高,系統整體的自洽度高,而高自洽度、高耦合度,又建立于由“感性具體”躍升為“思維具體”的充分程度,以及不同“思維具體”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在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中,處于“感性具體”階段的認識大多為直觀、混沌的認識,經過抽象階段的剝離和分析,原本混沌的認識內容會被分為不同的組件、要素,在由“抽象”向“思維具體”轉化過程中,這些分散的組件、要素又會得到進一步集成,成為構成系統整體的子系統。同時,不同的系統經過相互作用,又會構成更為宏觀的系統。嚴密的系統化,既體現于“感性具體”充分轉化為“思維具體”,又體現為不同“思維具體”之間緊密有機的聯系,即系統整體從無序向有序躍升的程度。同時,這種有序性又是開放的有序性,即系統整體能夠吸納、整合不斷出現的新具體現象、新的子系統。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高度統一。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高度統一。一方面,“感性具體”越豐富,抽象過程的感性材料就越詳細,上升為“思維具體”的綜合性、整體性就越強,在思維知識體系中,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就越高。另一方面,作為各種關系總和的系統整體,并不是各種“思維具體”的機械集合,而是不同“思維具體”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內在聯系和特定結構,這種內在聯系越強、特定結構越穩定,系統整體的自洽程度就越高。這里舉一個反例加以論證:古希臘天文學家為佐證其地心說體系的正確性,曾建構出“本輪”“均輪”疊加的復雜天體運行體系。然而,在實踐中人們逐漸發現這一體系在解釋新出現的天文現象時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這一體系最終在科學革命中被淘汰。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維度分析,地心說體系之所以被淘汰,一方面緣于在“感性具體”的思維認識階段對天體的經驗性認識不夠豐富,這樣,在抽象過程中的感性材料就不夠詳細,最終導致在“思維具體”階段宏觀認識的綜合性、自洽度不夠強,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不夠高。為在地心說體系范疇內盡可能“合理”地解釋新出現的天文現象,當時的天文學家不得不持續增設“本輪”“均輪”,逐漸形成繁雜系統,以此試圖對其理論體系作出拯救性建構,但這種拯救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新出現的天文現象不斷沖擊著地心說體系的內在關系和整體結構,由此,地心說體系自洽程度不斷受到質疑,直至被取代。從中可以看出,脫離豐富的具體化空談嚴密性、系統化,思維活動就會成為自說自話、保守封閉的精致“裝飾品”。反之,背離嚴密性、系統化片面追求豐富性、具體化,思維活動又會變為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觀點羅列。優秀的思維活動,必須是豐富的具體化與嚴密的系統化的高度統一,豐富的具體化為嚴密的系統化搭建了理論與實踐、本質與現象、必然與偶然的橋梁,嚴密的系統化則推動思維活動在系統集成中得到整體性升華。飽滿的理論深度與充分的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優秀思維品質的內在特點,還應包括理論深度與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這既源于理論思維作為“最重要的思維形式”的深刻呈現,又深耕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動態過程,本質上是具有優秀思維品質的主體對“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融會貫通,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的重要觀點。飽滿的理論深度。所謂理論深度,可以將之理解為理論化形式和唯物辯證法內容的結合程度,結合越充分、越和諧,理論深度就越飽滿。優秀思維品質以辯證思維方法為載體,諸如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思維、穿透性的歷史思維、突破性的創新思維、全面性的系統思維、安全性的底線思維、辯證性的理論思維,等等。其中,理論思維作為從具體到一般、從外在到內在、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方法,體現著理論化形式和唯物辯證法內容的有機結合,被認為是集中體現人類理性能力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謂理論化形式體現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就是與自發的、形而上學的、未形成概念系統的思維形式相比較,強調優秀思維品質必然要有自覺的、系統的、具備相對完備概念體系的思維形式。這種思維形式不僅能夠直接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且能夠對這些聯系進行加工,獲得關于這些聯系背后深刻的規律性。而唯物辯證法內容則是理論思維的核心內涵,主要表現為自然過程反映在人的頭腦中,經過加工改造后形成的概念系統。這是一種“反映客觀辯證法的主觀辯證法”,賦予了理論思維驚人的深刻性,因為只有在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包含中,才能真正理解人類本身。優秀的思維品質,正是把這種“運用概念的藝術”所具有的內生性、批判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特征充分發揮出來,從而被恩格斯稱為“最重要的思維形式”,是一個民族站在科學最高峰的必要條件。充分的實踐強度。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把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把辯證法應用于認識論,以實踐地理解世界的方式實現了偉大的哲學變革。優秀的思維品質,必然深耕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過程,其本質就是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互動質量。需要認識到,實踐是一個包含多要素、多目標和多參數的復雜系統,一種認識是否為真理,需要經過長期、多次的實踐檢驗,經過多個領域、多個地區、多種形式的實踐檢驗。單一的、個別的、局部的實踐,具有局限性,它既不能完全證明某一認識是正確的,也不能完全證明某一認識是錯誤的,顯然無法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這里的實踐強度,實質上就是通過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無限接近于列寧在講到真理的全面性時提到的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作為認識真理還是謬誤的標準。這種馳而不息的求是過程,既考驗優秀思維品質的外在韌性,又檢驗其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在品性。理論深度與實踐強度高度統一。理論深度與實踐強度的關系,幾乎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語境中思維與存在這對基礎關系最直觀的映射。理論深度與實踐強度的高度統一,是優秀思維品質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理論思維必須以充分的實踐強度為基礎才能獲得深入的力量。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的正確認識從實踐中來,實踐為認識提供目的、動力、歸宿和檢驗標準。以充分實踐強度為基礎的理論思維,才能獲得把握時代問題的洞察力和解答時代問題的創造力,從而實現毛澤東強調的“有的放矢”。而實踐強度不足的理論思維容易變成自說自話的空洞形式,不僅可能把“運用概念的藝術”變成“玩弄概念的把戲”,其理論本身也會在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困境中,要么因為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變為現實的“毒藥”、要么因為失去與時俱進的發展力量變成思想的“標本”。另一方面,實踐探索如果離開足夠深度的理論思維也會寸步難行。僅僅停留在經驗主義的實踐,無法真正認識外部世界,或因迷戀于形而上學式的經驗世界而陷入唯心主義。優秀思維品質的重要特質,就是善于把實踐強度的積累轉化為理論深度的拓展,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外因和內因、個性和共性的關系,在歷史發展中洞察歷史規律、抓住歷史機遇、把握歷史主動,在真理性和方法性的知行合一中達到對“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的融會貫通。思維在實踐中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表現,體現為思維能力。思維能力除具有思維本身的屬性,還具有實踐的屬性,如主觀能動性、客觀物質性、直接現實性等。根據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衡量一種思維是否優秀,關鍵要看這種思維在實踐中能否與存在實現辯證統一,最終要落在對思維能力的考量之上。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概括起來說,主要表現為堅持問題意識、堅持縱橫遞進、堅持綜合分析、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意識。根據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實踐是思維與存在實現歷史的、具體的、辯證的統一的必備要素。在具體、現實的實踐活動中,思維主體對存在物的認識活動大都以發現、觀察、分析問題的形式展開。這是因為,問題的本質是實踐中的矛盾,或者說是矛盾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及其發展過程,都包含相互聯系又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方面——矛盾,要求人們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列寧曾指出:“就本來的意義說,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笨梢哉f,優秀思維從一種品質向一種能力的躍升,必須在實踐中完成,必須堅持問題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和解決矛盾。堅持以問題意識推動實踐,是優秀思維能力的實質性要求之一。當然,這里所強調的問題意識,并不是單純機械地提出問題,而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認識和分析矛盾的思維過程。堅持縱橫遞進。實踐中,矛盾問題往往表現為不斷變化的復雜性特征。實踐的歷史性、矛盾的復雜性,決定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必然是從過去—現在—未來縱向遞進,從概念—判斷—推理橫向遞進的過程。只有在縱橫遞進中,才能將復雜交織的問題化整為零、條分縷析,這正是優秀思維能力的另一實質性要求。從縱向看,矛盾問題的運動變化往往在看似個別中表現出普遍性特征,在看似無序中表現出規律性特征。具備優秀思維能力的人,往往能夠在前人實踐基礎上、在個人長期實踐中,歷史地從個別中發現普遍,從無序中找出規律。從橫向看,對矛盾問題認識和把握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從問題現象向問題本質無限趨近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概念—判斷—推理逐級遞進的過程。概念是思維活動最基本的單元,是思維的細胞,是組成判斷、推理的最基本要素;判斷是思維對存在物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存在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是判斷的最基本特征,判斷的結果,要通過實踐加以檢驗;推理是思維對存在物的性質、關系由已知合乎規律地推出未知的形式。推理的邏輯形式以判斷之間的一定聯系或關系來表達。推理同概念、判斷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判斷是概念之間的矛盾的展開,推理是判斷之間的矛盾的展開。實踐對思維判斷的檢驗,就集中于對思維活動中概念、判斷、推理的檢驗之上。實踐中,具備優秀思維能力者破解問題矛盾,也建立于對概念、判斷、推理的全方位遞進、全過程拓展之上。堅持綜合分析。在綜合分析中解決問題,是優秀思維能力的另一實質性要求。分析與綜合,是思維活動中一對相互關聯的基本方法。分析,是在思維中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以逐個加以研究的方法。辯證的分析,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矛盾的分析、整體的分析,是包含綜合在內但以分析為主的方法;綜合,是在思維中把整體分解為各個因素、屬性、方面的基礎上,再合成統一整體的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辯證綜合方法是在思維中把存在物的各個方面按照其內在聯系有機結合成統一體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把材料的意義、結構凸顯出來,使存在物的本質得以顯現。在實踐中,分析與綜合兩種方法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一方面,綜合離不開分析,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系統、周密的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確的綜合;另一方面,分析同樣離不開綜合,離開綜合的指導,就不可能對存在物作出正確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綜合,是為了達到對存在物本質的統一認識。分析和綜合的運用過程,也是從“感性具體”上升為“抽象規定”,又從“抽象規定”上升為“思維具體”的過程。實踐中,矛盾體往往是一個復雜的整體,解決矛盾問題必須堅持綜合分析的方法,先綜合,后分析,最后復歸更高階段新的綜合,達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運用優秀思維能力解決矛盾問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的。其中,綜合環節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矛盾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注重在結構和功能的統一中把握事物的整體效應,從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從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系統的整體結構。分析環節要做到把矛盾問題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分別加以考察,探究將各方面聯系起來的基礎性、本質性東西。只有在先綜合、后分析、再綜合,綜合與分析的辯證統一中,才能歷史地、全面地、辯證地認識把握矛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解決矛盾問題。列寧在《辯證法的要素》中指出,這個既是分析的又是綜合的判斷的環節是“辯證的環節”,強調“分析與綜合的結合”是“辯證法的要素”。在綜合分析中解決問題,集中表現為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螺旋上升過程。堅持目標導向。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目的性是實踐活動的鮮明特征。馬克思在分析勞動過程時,深刻揭示了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因素。目標是思維主體預期達到的實踐活動結果,目標與結果的統一過程,就是主觀與客觀、思維與存在同一的過程。目標是以思維觀念形式建立起來的實踐結果預期,但目標并非人腦中主觀自生的,而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目標的產生和實現,都不可避免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陀^存在的矛盾復雜性、歷史局限性共同決定,目標的實現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分階段、分步驟的漸進過程。目標越宏大長遠,實現目標的過程往往越長,階段和步驟往往越多。在實際的認識實踐活動中,堅持目標導向具體體現為方向的穩定性、動作的連續性、措施的耦合性。只有堅持目標導向,以統一目標引導和統攝每一層級、每一階段、每一環節,實踐活動才能避免朝秦暮楚、朝令夕改式的“翻燒餅”,從而具備方向的穩定性,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朝著一個方向穩步推進。只有具備方向的穩定性,才能進一步科學規劃未來實踐活動的環節與步驟,從而增強不同時期實踐活動的銜接性、不同層面實踐活動的自洽性,使實踐活動從整體上具備動作的連續性、措施的耦合性。在目標導向統攝下,實踐活動方向的穩定性、動作的連續性、措施的耦合性緊密關聯、互為因果。只有堅持目標導向,才能自覺把局部目標與發展總目標對接、對標,不斷增強各子目標與總目標的匹配度和契合度,進而從宏觀層面實現目標與結果的統一、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在解決問題的豐富實踐中,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過程必然伴隨紛繁復雜的矛盾運動。這些千頭萬緒、千變萬化的矛盾運動容易使思維和行動主體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盲區,從而忽略整體和中心、混淆目標和手段、倒置結果和原因。此時,優秀思維能力就必須體現出鮮明的目標導向,堅持客觀事物內在聯系的唯物辯證法立場,使行為保持和增強方向的穩定性、動作的連續性、措施的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以“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的全局觀統領實踐。具有鮮明目標導向的優秀思維能力,可以使局部目標和整體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次要目標和主要目標主動對接對表,在實踐中著眼全局利益,自覺增強行業目標、部門目標、區域目標與整體發展總目標的匹配度和契合度;把握長遠趨勢,自覺增強審時度勢的預見性,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里;學會“彈鋼琴”,在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統籌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學協調局部之間的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完成全局性目標服務。就本質而言,堅持目標導向的優秀思維能力,就是始終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掌握歷史主動,堅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和分析問題,從而最終解決問題。優秀思維作為一種人腦反映世界的活動,是人的認知能力的高級形式,具有認識和實踐的二象性特征。優秀思維品質和優秀思維能力是優秀思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面相。優秀思維品質是優秀思維能力在認識世界層面的質性顯現,優秀思維能力是優秀思維品質在改造世界層面的綜合運用,二者統一于實踐。根據辯證唯物主義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原理,優秀思維的養成,就是以優秀思維品質在實踐中解決矛盾問題,不斷鍛煉優秀思維能力的過程,也是伴隨優秀思維能力不斷塑造優秀思維品質的過程。(本文根據2022年4月27日下午作者與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評論部、理論部、研究部、對外交流合作部開展相關工作情況交流時的發言拓展整理而成,8月上中旬定稿。)????方江山,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法學(政治學)博士。先后在光明日報社、中央政策研究室以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區委宣傳部、安徽省宣城市委工作。學術論文代表作有《〈論語〉“天”的觀念之文化意義》《試論亞里士多德劃分政體類型的第三個標準》《現代化的倫理價值》《新制度學派意識形態理論述評——兼論意識形態的經濟功能》《正確處理城鄉關系 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等,博士學位論文《非制度政治參與》先后以中英文出版。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不代表津東方立場!本站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明示、暗示和承諾,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津東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并致力于保護原著版權以及相關的知識產權,所轉載文章均注明出處,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添加客服微信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如需轉載本文,請在顯著位置注明出處(津東方網站,以及文章鏈接):
http://www.buxbos.com/read/ca/89766.html